垃圾电影要怪“垃圾观众”?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6月23日    来源:近报




下期话题预告
  要创新,功夫何如下在平时

  近日,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神题”频出:井盖为什么是圆的?梁祝为何要化蝶?如何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狮吼功”?不少网友也大呼“脑洞太大”“考题烧脑”。

  正方:要的就是偏才怪才
  曹建明:那些看似有些无厘头的题目,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从中却能够考察一个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具有选拔性质的自主招生来说,考察学生是不是具备敏感、良好的观察思考能力,是不是能够从传统的分析方式方法中找到更多更广的思路,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题目,有利于学生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面的优化、集合与集成。因此,这样别出心裁的奇葩题目,是一种可贵的考试选拔探索,值得肯定与尝试。
  郭志钧:高校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的补充,“偏才”“怪才”“奇才”是其选拔对象。所以,考题“刁钻”“奇葩”“烧脑”自在情理之中,否则,怎么能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呢?
  左崇年:“烧脑题”,是一种思维创新,开放性考题改革,打破考题一看便知的“标准化”惯性,走出“标准答案”的僵化思维,不按规矩、套路出牌,引导考生脑筋急转弯,“启发思索”,启迪思路,脑洞大开。“烧脑题”没有标准答案,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发挥想象,引导考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考验考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如王国维所言:“所见者真,所知者深,辞就脱口而出”。
反方:偏才概念主观难界定
  付彪:在笔者看来,这些“烧脑考题”并不见得有多少“创新”含量。正如有论者指出,所谓的“偏才怪才”,是一个主观概念,并不那么容易界定。如此一来,其弊端也开始显现,因为是不是“偏才怪才”,全在于现场考官的个人判断或主观喜好,也就存在人为操作空间,未必能真正发现人才,甚至还可能扼杀人才。曾经有一份“高校自主招生,会否制造新的高考不公”的调查显示,近6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自主招生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而在自主招生中获益的学生,仅是极少数。自主招生考试成了自主考试,用不科学的试题进行所谓的特长测量,恐难以测出学生的某些特长来。
  范子军:既然是自主招生,考题不管如何“烧脑”,高校当然可以作主。人们或许都注意到一个现象,高校曝光率最高的时间节点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自主招生考试时的“花样烧脑”,引发公众一起跟着“凑热闹”;二是毕业典礼时的“花样演讲”。人们更希望知道或者说更感兴趣的是,高校平时的氛围是不是也如此互动热烈、热情洋溢、开放开明、丰富多元、豁达包容、充满睿智?这里固然有对高等教育扩大透明度的期待,更重要的还是对高校能够始终保持生机勃勃、不拘一格培育更多杰出人才的期许。
  近日,著名导演冯小刚,针对观众常吐槽的垃圾电影太多,开炮称是垃圾观众的存在才形成了那么多垃圾电影,现状就是“往往垃圾电影的票房还很好!”对此,您怎么看?来稿请发邮箱:sdjbrmpl@163.com
  扫码加入
《近报》话题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