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娃娃”长大了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5月04日    来源:近报


  十年前的汶川地震,一个左臂受伤的幼童,躺在小木板临时做的担架上,向解放军叔叔敬了个礼,这一幕感动了全中国。
  他,是“敬礼娃娃”郎铮。
  如今,他已是13岁的少年,学会了感恩、坚强,正在健康、快乐地成长!

  ① 忘不了的他们
  前不久,郎铮突然向父亲提起,要找10年前救他的解放军战士。
  他在作业本上,写了一段话:“2008年5月13日上午,被埋了20小时的我,忽然见到了光明,还有你们探出的脸,模糊却又温馨。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却在救出我后,抹抹汗,马不停蹄地去拯救另外的生命。而我,只能用一个微不足道的敬礼,来表达我对你们的敬意。……我多想再与你们见一面,哪怕一分钟,一秒钟,解放军叔叔,你们在哪……”
  很快,寻找恩人的消息发出,郎铮一家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陆续找到了3位照片中的战士——陈德永、李帅、赵兴满。他们都已退伍。这么多年没见,郎铮和叔叔们在电话里亲切得很。
  10年前,3岁的郎铮对照顾他的解放军医护人员说:“我要当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10年后,郎铮希望进入军营,锻炼身体,磨练一个军人的品质。
  汶川地震发生后,那张感动无数人、让无数人希望沸腾的“敬礼娃娃”照片,拍摄者是当时《绵阳晚报》的记者杨卫华。2015年2月26日,杨卫华不幸因肝癌离世。
  3月31日早上9时许,绵阳下着大雨。“你记得在哪个地方吗?”郎铮的爸爸郎洪东问。“18墓区18号。”郎铮马上就回答出来。
  从拍摄“敬礼娃娃”起,杨卫华就和郎铮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郎铮很黏杨卫华,也喜欢和他玩耍。“七年来,我们不仅是朋友,更是亲人般的感情。”郎洪东说“郎铮上一年级时,杨哥也一起送孩子到学校。郎铮参加少先队,第一次戴红领巾,第一次升旗,杨哥都在现场见证,并用相机记录下了点点滴滴。”
  来到杨卫华的墓前,郎铮一边摆放鲜花,一边说道:“杨伯伯,我来看您了!”对于郎铮,杨卫华是他的“杨伯伯”,杨卫华去世时,他哭成了泪人。后来每年清明节前,郎铮都会和父母一起前去扫墓,春节时也会去公墓看望。
  每逢节假日,郎铮还会给曾经帮助他的解放军叔叔和医护人员发短信慰问,还会聊聊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去年,郎铮和父母还到过一次西安,前往了当初做手术的医院。
  “感恩,是我们所有遭受地震灾难的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两个字。”郎铮说。

  ② 向往光明的小男子汉
  5·12大地震发生后,造成北川县许多家庭支离破碎,郎铮三口之家的完整,无疑是万幸中的万幸。
  郎铮今年13岁了,正读初一,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帅小伙。
  每逢周末,父亲郎洪东、母亲吴晓红总会抽时间陪儿子,这是震后对儿子的承诺。小学起,郎铮就在北川外求学,或许为了给他好的教育,或许为了让他远离地震的阴影。
  郎铮绵阳的家,每间房都能照进阳光。他常常坐在阳台看书,特别喜欢家里有花,窗户常开。他记得,地震那天,天灰蒙蒙的,昏昏暗暗,还夹杂着点点小雨,他被埋在板下很久很久,忽然见到了光明。所以,他向往光明。
  实际上,光明来临之前,这孩子心里已蒙上一层阴影,那便是对雨天的恐惧。
  吴晓红是从废墟里面爬出来的,她尝过死里逃生的滋味,震后的郎铮才3岁,极度惧怕黑暗,她感同身受。郎铮很长一段时间害怕独处,需要开灯睡觉,时常在梦中惊醒,甚至上厕所也要拉着大人的手。每到这种时候,吴晓红会严肃地看着儿子说:“记住,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
  伴随郎铮长大的小学班主任谢静,至今记得孩子的异常表现。开学第一天,郎铮瘦瘦小小,缺乏安全感的小眼神,直直看着她。后来每到下雨天,郎铮害怕出教室门,躲在人群堆,甚至害怕窗外任何风吹草动,表情非常难受。
  既然这孩子这么怕雨天,谢静就偏在这种天气,带他去操场转圈,偏要培养他战胜恐惧的能力。她抱着他,告诉他,相信雨过天晴的事实。
  谢静陪伴郎铮成长6年,她发现,这孩子到了叛逆的年纪,竟然不叛逆,并且极为孝顺,给外婆端水洗脚,给外公捶腿捶背,给父母拿拖鞋、倒水……
  记者问郎铮:“还怕雨天吗?”郎铮摸摸头说:“长大了还怕什么。”
  或许,苦难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③ 走过死亡就要好好活着
  郎铮在地震中所受的磨难,除了心理上的,还有身体上的。
  震后,3岁的郎铮左上臂肱骨上三分之一骨折、桡神经损伤,进行了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在骨科专家会诊帮助下,郎铮手术成功,克氏针被取出。如今左手活动功能正常,。但郎铮左手部分坏死的小指、无名指被切除。
  当天扫完墓后,郎洪东和妻子吴晓红带着郎铮到商场买一双运动鞋,等两天又要足球比赛了。这两天,他的左脚因为上体育课时有点扭伤,但星期四学校的足球比赛,他硬是咬牙挺了过来。
  “我喜欢足球,当时脚只是有一些痛,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一点小伤,就影响球队的比赛。”郎铮说。
  而锻炼也是他的必修课之一,他的家中,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器材。
  郎洪东告诉记者,他是一名警察,平时特别爱锻炼身体,最喜欢的是打篮球。每个星期五放学后,他都会带着郎铮在小区的篮球场进行一番较量。郎铮说,他在班级篮球队的角色是大前锋。
  “垮下来的时候,我在老县城50公里外的派出所抢灾,没保护好他。”其实,郎铮的父亲郎洪东曾试想过多种方法,设法去引导儿子正视残缺。说太多道理,怕适得其反,过分照顾,又怕造成依赖。最终,采取最朴素、最直白的方法,陪儿子练球、跑步,去弥补一个父亲的歉疚。
  书桌上,书架上,挂着十余块冠军、亚军奖牌,有足球比赛和乒乓球比赛等。他还痴迷乒乓球、跆拳道。小学3年级,校运会800米赛道上,郎铮还打破了校纪录。
  郎洪东认为,儿子是对的,既然走过了死亡,就要好好活着。

  ④ 努力成长的“敬礼娃娃”
  人们给予他“敬礼娃娃”的称呼,就像一道充满爱的光环,跟着郎铮如影随形。
  郎铮深知,唯有好好学习,才不辜负关心他的人。他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很好,他的父母以及外公外婆,都对他严格要求。
  这些年,外婆吴志琼没离开孙子半步,她不提倡溺爱,甚至严管郎铮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比如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家打的士、坐轿车,吴志琼就要郎铮跟着她走路、坐公交。
  “都说隔代亲隔代亲,我和郎铮确实很亲,这么多年都是我在绵阳带他,但我也要打他,主要就是他学习成绩不好时。”郎铮的外婆吴志琼笑着说,“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孩子。”
  教过郎铮的老师都说,这孩子成绩拔尖,年级前茅,学习能力强,尤其作文写得不错。当过班长、班长助理、篮球队长,他的奥数、英语奖状,以及好学生奖状已经厚厚一叠,就堆在他的书桌旁。
  郎铮比许多同龄人多出一份沉着,细心观察,给他一个魔方,随手打乱,1分钟内,他不急不躁,迅速还原。他有原则性,不玩手机,不沉迷游戏,不乱花钱。书架上、阳台角落里、床边,上百本阅读书都是他挑的,几乎全是军事战争、历史、文学类书籍。
  《二十四史》、《军徽闪耀》、《水浒传》、《狼图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毛泽东、苏东坡等名人传记,都列在他的阅读目录。
  “我非常喜欢看书,最喜欢的是名人传记。现在看了毛泽东、刘伯温等名人传记,也喜欢军事战争的书籍,以及历史。”郎铮说,平时他都是自己在网上买书,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老师推荐的。
  “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但凡谁提到敬礼,郎铮都会这样说。敬礼这两字提多了,郎铮还会捂着脸,显得有些羞赧。
  实际上,从两岁起,父亲就教他敬礼。郎铮记得,主动敬礼有三次,第一次,是获救时向解放军战士行礼;第二次,是向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敬礼;第三次,是向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敬礼。
  “有一段时间,不管谁见到我,都让我敬礼。”郎铮说,好累。
  因为敬礼被人熟知的郎铮,这些年,迎来了诸多拍电影和广告的机会,郎铮和家人都拒绝了。郎铮知道,他还小,不是出名的时候,更不是赚钱的时候。父母、老师希望他靠学习成才,而不是被媒体捧红,那样早晚会摔下来。
  少年郎铮,逐渐意识到了敬礼的庄严和严谨。而今,他在用努力成长的方式“敬礼”。
综合《重庆晚报》、《成都商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