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1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5月11日    来源:近报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10年过去,当年满目疮痍的震区已焕发出新的生机。除了少数几个作为地震遗址保存下来的区域外,行走在四川,已经很难看到地震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十年发展取得的翻天巨变。
生态巨变
大熊猫来都江堰休养生息
曾经焦黄的大山重披绿装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住着多只“网红”大熊猫,包括从国外回来的“宝宝”“蜀兰”等,且设有专门的大熊猫疾病研究和防控部门。一些上了年纪或在其他地方受伤的大熊猫,就会被送到这里来调理、治疗。
  都江堰位于岷山山系与邛崃山系的交汇区,处在大熊猫现代自然分布狭长条状弧形带的中段,是大熊猫交配的“天然走廊”,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大熊猫的乐土。截至目前,60余只大熊猫生活在这里。熊猫乐园、熊猫谷这两个熊猫基地的对外开放,让全球各地的游客都有机会与国宝亲密接触,都江堰因此成为全球游客看熊猫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绵竹九龙沿山,地震之后满目疮痍,大山也是伤痕累累,到处显露着焦黄的泥石。通过十年的生态修复,矿山关停,栽竹种树,大山重新披上绿装。
乡村巨变
龙门山下玫瑰花开满山谷
小小年画撑起8000万大产业

  在绵竹市中国玫瑰谷,1.2万亩大马士革玫瑰和3000多种正在盛开的月季花,尤其是一些平日里不对外开放的稀有品种,让一行人惊叹不已。5·12大地震后,绵竹市土门镇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玫瑰产业,利用麓堂村和天宝村的山地资源、水系资源等,实施现代生态农业及休闲观光旅游业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便有了现在的中国玫瑰谷。
  近年来,随着年画村的打造、年画博物馆的建立、年画超市的兴起,绵竹年画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多次受邀赴美、英、法、日、韩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展出。在年画村内,已有四汇斋、三彩画坊、南华宫、轩辕年画等为代表的年画作坊3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事年画创作的人员达1500余人。
  绵竹年画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继承祖业。今年35岁的王官玲,在今年1月刚刚正式拜自己的爷爷为师,系统学习年画。她的爷爷今年已经96岁高龄,被称为绵竹年画最后一位“全卦手”。王官玲觉得,爷爷的很多传统手艺,比如鎏金、栗粉、拓片,会的人已经不多了,“这才是中国的艺术,如果让它失传就太可惜了。”

  产业巨变
自主研制世界最大“打铁匠”
东汽产品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

  在德阳市区中国二重,重达2.2万吨的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让人叹为观止。这台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被“二重人”介绍为世界最大的“打铁匠”,它是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世界最大模锻液压机,于2013年4月10日投入试生产,填补了我国大型模锻压机制造和装备的空白。这位“打铁匠”总高42米,仅单个零件超过75吨的就有68个,无论整体重量和单件重量均为世界第一,成功挑战了目前人类制造的极限。
  与传统锻造设备不同,这台模锻液压机可以一锤定型。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制过程中,中国二重承担了C919机身、机翼、起落架、舱门等7大部段上百项关键件的研制生产,占整架飞机锻件的70%。
  在东方汽轮机厂内,能见到进口于1955年,至今仍在服役的“老伙计”——一台9米立车。这台重型9米立车,最初安装于哈尔滨汽轮机厂,1972年调拨到东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9米立车严重损毁,东汽工人舍不得这位“老伙计”,冒着生命危险将它从废墟中抢救出来,并进行了大修与升级改造。
  东汽是我国最大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之一,也是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原位于绵竹市汉旺镇。5·12地震发生后,东汽308名职工和家属遇难,2200多台设备遭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多元。天灾,没有吓倒东汽人。震后不到一周,东汽就开始了恢复生产;当年8月,新东汽基地开始建设;2010年5月10日,新基地在德阳市区竣工投产。
  目前,东汽产品约占全国火电装机总量的四分之一;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产品遍布国内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国际市场上,产品进入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燃机已出口到白俄罗斯,分包件远销美国和德国。

  城市巨变
北川巴拿恰尽显羌族风情
通航产业园将形成百亿产业
  5·12地震完全摧毁了位于曲山镇的北川老县城。震后,北川新县城选址原安县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取名为永昌镇,寓意“繁荣昌盛”。新老北川县城,相距30公里,约半小时车程。
  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的建设完全尊重民族特色。在新县城,有个外地游客入城后首选落脚的地方——巴拿恰。
  这里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坐落在县城中轴线上,是四川最大的羌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巴拿恰”在羌语中的意思是商贸街。在这里,建筑物均是以北川羌族民族风情为主题,商铺则大多以羌族民俗手工艺、特产品为主。
  新县城内,绵阳(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目前签约合同共计引资超过90亿元,汇聚了泛美教育投资集团、中电科、四川省航空运动学校、绵阳特飞科技等14个通航项目,围绕研发、制造、运营、培训、维修、旅游及航空运动、航空赛事等重点打造。
  园区中,规划建设的北川通用机场,是四川唯一、全国首批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目前已建好两个临时起降点。
  “计划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绵阳(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管委会机场管理服务局局长林强透露,机场利用北川羌城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和周边的九皇山、九寨沟等景区资源建立起降点,实现A点到A点,A点到B点的通航旅游飞行。
  “目前正对接龙浩集团、朗星、京东、顺丰等多家大型通航制造和运用企业。”林强说,力争到2020年实现百亿级通航产业特色园区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2017年,39个国定重灾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829.7亿元,总量是2008年(2247.3亿元)的3倍。10个极重灾县2017年GDP为1657.5亿元,是2008年的3.3倍。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8年,39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0802元,2013年跨过2万元,2017年跨过3万元,达到30870元,是2008年的2.9倍,年均增长12.4%。十年来,39个重灾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3.1倍,2017年达14430元,年均增长13.2%。
  经济发展
极重灾县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均突破万元大关

  10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2008年,39个国定重灾县经济增速由上年的上升14.8%转为下降2.2%,其中汶川县、绵竹市、什邡市等10个极重灾县经济下降25.3%。5月7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报告。10年来,灾区上下稳中求进追赶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步扩大,经济发展成就显著。2009年至2017年,39个国定重灾县经济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10个极重灾县年均增长13.1%,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其中茂县、汶川、北川、平武、彭州等地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分别为15.6%、15.3%、15%、15%、和13.9%。
  看总量,持续稳步扩大。2017年,39个国定重灾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829.7亿元,总量是2008年(2247.3亿元)的3倍。10个极重灾县2017年GDP为1657.5亿元,是2008年的3.3倍。
  看人均,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的同时,灾区人均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39个重灾县人均GDP达到42188元,是2008年(13836元)的3倍,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94.5%,比2008年(89.3%)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10个极重灾县人均GDP达到4732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73元,是2008年(13609元)的3.5倍。10个极重灾县有9个县人均GDP在全省县域排名中提升位次,其中茂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分别提升83、33、32位。
  10年来,灾区投资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发展后劲也更加充足。
  看投资,2009年以来,灾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恢复建设和产业发展,为灾区再绽新颜提供坚实保障。2009-2017年39个重灾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5万亿元。其中,201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23.8亿元,是2008年(1225.2亿元)的4.4倍,年均增长17.9%。10个极重灾县中,什邡市、绵竹市、彭州市、安州区等2017年投资总额分别为2008年的7.3、7.3、5.4、5.2倍。
  看消费,2010年,39个重灾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2015年突破2000亿元;2017年接近3000亿元、达到2940亿元,是2008年(737.0亿元)的4倍。39个重灾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10个极重灾县年均增长16.3%,比全省年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2017年都江堰市、绵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1%和19.4%,北川县、青川县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8.8%和18.4%。
综合《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