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起源或与马有关系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5月11日    来源:近报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具有马头、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龙是多种生物的集合体,在历史的演绎中寄托了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有观点认为中华龙的最初原型是马,由于历代统治者个人偏好不同就把其他动物器官和气质元素不断融入马身上,并根据天上雷电和云彩形态进行改造神化,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最崇高的精神图腾。
  至今,中国南北龙的形态都不相同,北方是马头龙(蒙藏信仰),南方龙是羊头龙(羌族信仰)。随着马作为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生产力,也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军事战斗力量,马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于是,华夏民族把对马的崇拜进行提炼升华,构思出了龙图腾的概念。
  先秦时期,古人已将龙和马视为是两种可以互相转换的事物,龙是天上的马,马则是地上的龙,凡是八尺以上的骏马皆被冠以“龙”之名,而天上的房宿则可以被称为天驷或者龙马。神话传说里,天神们将龙视为人间的马;在人间,天子则将马视为龙,所以有“驾苍龙”之语。
  王嘉《拾遗记》记载,“周穆王巡行天下,驭八龙之骏,名曰绝地、翻羽、奔臂、越影、逾晖、超光、腾雾、挟翼”,此八龙之骏即为八匹骏马。《周礼》记载:“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图赞》说:“马实龙精,爰出水类”;《吴承恩诗文集》讲“马有三分龙性”……
  三星堆发掘的商代青铜龙形饰:“龙为大头,头上有带齿的角和宽耳,嘴上翘,张口露齿,身细长,兽蹄足,长尾后拖,做行进状,尾尖微残。”可知,该动物基本是一只正在行进的马的形象。
  我们经常听到龙马乡、龙马村、龙马潭、龙马镇、龙马路,还有广东福建一带,人们之间传递祝福,也会用“龙马精神”。龙和马好像孪生兄弟,非此即彼,相互映衬。
  正德《四川志》卷之十八《山川·潼川府》记载马落崖:“在治南五里,唐狱吏王昌过之,泸南计事夜过,马乘之疾如飞,过崖鸡鸣,马化龙入江,至府印尚未干,有马蹄迹,古碑记。”另外,同治《直隶绵州志》卷七《山川》记载马龙洞:“治西四十里马龙山神,马化龙处深叵测祷雨辄应。”嘉庆《四川通志》卷之十一记载四川通江县地名龙潭:“相传有龙出此化马腾跃石上有迹。”
  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最至高无上的图腾,代表了积极进取、包容和谐的精神内涵,是力量的象征,也是农耕、游牧、渔猎文化的集合体;马则是农耕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力,比如马车、马夫、驿站等,都与马有关,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据《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