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为何能逆转民调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来源:近报
2008年和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是两个紧密相联、难以切割的政治时刻,是一场地震和一场余震,让美国人为之震惊,从而开启一个巨大矛盾与分裂的时代。如今这个时代走向高潮,特朗普在民调落后情况下高调胜选,开创美国总统先例。
为何民调与大选结果相反? “特朗普支持者不少是被民调忽略的选民”。大选前一周,希拉里民调仍然领先于特朗普,大选日却在多个关键州输给特朗普,从选票地图上看,连民主党传统阵营宾夕法尼亚和密歇根州都是一片飘红。 “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美国民意宣泄程度竟然如此严重,实际投票率比较高,美国民众不满情绪严重。”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对记者指出。 为何选情和民调差距如此之大,刁大明解释说,民调只是预测和依据,特朗普支持者应该是被民调大大低估。民调方式主要是电话和入户采访,这部分受调查者还不是受到全球化影响最大的人。那些抱持民怨情绪、讨厌政治精英、期待有所改善的选民最终将特朗普送进白宫,而他们是被民调忽略的选民。 美国大选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民调乌龙事件,例如,杜鲁门与杜威竞选总统时代,当时的民调公司在投票前均宣布共和党杜威会赢民主党杜鲁门约5个百分点。但选举结果与民调相反,就是因为民调公司只是访问当时拥有电话的较富裕阶层选民,忽视了普通民众。 除了民调,另外一个关键是小党派候选人在一些摇摆州分化极其关键的选票,希拉里在那些州仅仅是以非常微弱的劣势败选。刁大明指出,原本认为这些小党会更多分化特朗普选票,但实际上也分化希拉里选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希拉里败走关键州。但不能将希拉里败选归结为第三党分票,因为希拉里不只是败选一两个关键州,最大影响还是民怨。 美国民怨为何如此之大? 这是一场自2008年延续至2016年的民怨。 虽然有分化选票带来的影响,关键还是民怨的压倒性影响。《纽约时报》指出美国政治从2008年到2016年是一场狂欢后的苦闷深渊。刁大明指出,即便输掉俄亥俄和佛罗里达,如果能稳住传统民主党阵营所在州仍能赢得大选,例如肯尼迪总统。但希拉里也丢掉民主党传统阵营,例如,密歇根和宾夕法尼亚,这些州体现了白人在当今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的怨气,这也说明个人能力无法扭转民意宣泄。 《纽约时报》指出,如果说2008年至少以一个标准来衡量是象征着进步的年份,那么2016年便是要求人们阴郁地对局限、失望和盲点习以为常的年份,是整个国家进行漫长的自我审视,然后忧心忡忡的年份。统计数据显示,八年过后,对经济的普遍焦虑正在经济态势相对稳定之际发酵。日益加剧的不平等让中产阶级出现萎缩,党派化媒体占据优势,国会功能从吃力变成僵局又变成毫无希望。 “奥巴马的一些政策没有有效回应民众问题,虽然留下载入史册的政策,但这些政策更加引发极端性观点。除了一些理想主义政策,仅凭奥巴马一人之力也无法改变全部问题。”刁大明说。 据《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