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到底有辐射危害吗?

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来源:近报



  徐卓东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CT诊断研究室主任 

  1895年11月8日,威廉·康拉德·伦琴博士发现“X射线”。这一神奇的射线使人类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模式发生了改变,人类医学进入崭新的时代;也正是这一发现,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学科——医学影像学。为了纪念伦琴,这一天成了放射科医生的节日——“国际放射日”。
  然而,医学的进步也伴随着普通百姓认识的“跟不上”,对放射技术、对放射科医生或许存在着些许误解。比如放射会对人体产生很大伤害、放射科医生就是“拍片子”等。到底真相是什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任徐卓东给我们做了相关解答。
——编者按
利用射线“穿透”给人体拍照
  放射线(radioactive ray)是由不稳定元素衰变时,从原子核放射出来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我们在医学中所应用到的是X射线,核医学使用的放射性药物主要发射γ射线。
  X射线是一种人工射线,是人类可以精确控制的一种射线,它的产生、关闭、剂量大小均可得到精确控制。X射线有几个特殊本领,包括穿透性、摄影作用、荧光效应、电离效应等。在进行医学检查时,主要是应用其穿透效应。以CT为例,当人体进入CT设备,然后医生控制CT设备,让其产生适量的X射线并从一侧穿透过人体的检查部位,另一侧的射线探测器接受到这些放射线并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电子计算机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复杂的计算,一幅准确、漂亮的CT图像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但对于普遍老百姓来说,还是很难看懂,因为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医学信息,但是,经过医学影像学的专业医生的分析、判断,就可以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
磁共振检查并没有辐射
  X线、CT检查、磁共振(MR)检查、超声(B超)检查、ECT、PET-CT等影像检查方法中,都有辐射危害吗?
  “放射科”的检查项目包括X线检查(平片、钡餐透视、造影、乳腺钼靶、骨密度测量等)、CT检查、磁共振(MR)检查。其中X线检查和CT检查都要使用著名的X射线,因此是有辐射的。不过,可千万别错杀了磁共振(MR)检查,它不使用X射线,因此没有辐射,完全不用担心辐射的问题,胎儿都可以做的。
  “超声科”的检查项目使用的是超声波成像,是没有辐射危害的。孕妇产检常规都是做超声(B超)检查的,完全不必担心辐射危害。
  “核医学科”的检查项目包括ECT显像以及知名度极高的PET-CT。这些检查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放射性药物,这些药物主要发射γ射线,从而具有辐射性。此外,PET-CT还需要用到CT,因此会叠加CT相关的辐射。
  总结一下,磁共振(MR)检查和超声(B超)检查是完全没有辐射的。除了这两种外,其余影像类检查都是有一定辐射危害的。
影像检查的辐射微乎其微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体也会接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辐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主要有宇宙射线,空气中的氡,存在于土壤、岩石、水和大气中的元素等。我们通常把这些来自然界的射线的照射,称之为本底辐射。这些本底辐射对人类健康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在进行某些影像学检查时,人体也会接受少量放射线。根据检查部位及检查范围的不同,人体接受的放射线剂量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是普通CT检查的常规平均剂量:头颅2mSv,胸部4mSv,腹部平扫(包括上、中、下腹)7mSv,小儿胸部Flash扫描0.6mSv。而随着现在低剂量CT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已有大幅度的降低,譬如针对儿童的低剂量Flash CT扫描,其辐射剂量仅为0.2mSv(相当于2张X线平片的辐射剂量)。由此可知,这种影像学检查所带来的辐射剂量,只要是合理的,在医学控制下的放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
  虽然很多影像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辐射危害,但它们对疾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我们生病需要做CT的情况并不多,身体透射的X射线会非常少,如此短时间和小剂量的X射线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而且人体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即使有极少的细胞遭到了损伤,机体也会存在一些机制,在这些细胞癌变之前就吞噬或者清除,根本就到不了癌变这一步。
  因此,我们完全不必要抵制影像学检查。生病了,确实需要做影像学检查时,我们还是要做,而且必须要做,这样才能准确快捷地确诊疾病,有利于及早正确施治,早日恢复健康。所以我们要坚持科学合理运用影像学检查,没有必要因其有限的辐射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