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鞋坑过的不只易建联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来源:近报
记者 谢新奥
一次“球场脱靴”事件,让归国后的易建联再次站上风口浪尖。此事虽众说纷纭,但终究难有定论。商业行为毕竟只是商业行为,放大了确实不太好,其实,在体坛有的是这种被赞助商的装备坑惨了的球星。 2016年11月3日晚,在广东东莞银行客场挑战深圳新世纪的全国电视直播镜头前,耐克签约球星易建联在赛场内当众脱掉CBA官方赞助商李宁的球鞋并如弃敝履般将其扔在比赛场内,这极端情绪化的举动震惊了所有人。 这绝不仅仅是在公开对抗中国篮协的政策,更不仅仅是让豪掷5年20亿助推CBA发展的李宁当众蒙羞,而是对历经22年艰辛发展方才积攒下一丁点品牌赞助号召力的整个CBA品牌的致命一击。在暂时无人能征战NBA的情况下,CBA是所有中国顶级篮球运动员谋生的唯一饭碗,可是易建联为什么要当众砸自己的饭碗? 自从2012年盈方与李宁签下20亿的天价装备合同后,随着贴标鞋政策的一步步紧缩,CBA终究直接取消了贴标鞋的名额,相应的,李宁也为球员提供了量脚定制球鞋的服务。 在这紧缩的过程中,CBA的球鞋之争就成了每个赛季都会上演的固定桥段,而这争斗的最神奇之处在于,居然没有哪方是得利方。 对砸了大钱的李宁来说,虽然所有球员都必须脚蹬李宁鞋参赛,但周琦王哲林两条微博一发,再加上易建联的脱鞋事件,无疑给人留下了“李宁的产品、乃至国产品牌,似乎不是很安全,你看人家大牌球星都不愿意穿”这样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恐怕是李宁方面始料未及的。 而对于CBA联赛本身而言,职业化正在推进中,又遇到了这样负面消息的缠绕,虽然赞助费一分没少拿,但这样折腾下去,其“不职业”的形象将再一步深入人心。 对涉事球员来说,除了要写“大概8点20发”的微博,穿或许真的不合脚的鞋子,还要遭受球迷“先打好球再埋怨鞋子”的指责与谩骂。即使有人代交罚款,恐怕也是开心不起来。 球鞋事件抢占头条这几天,大家都在聊这件事的原罪是什么?而归根结底,在4年前盈方与李宁签下20亿合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未来利益纠纷的爆发。 然而,再去纠结CBA的伪职业化,篮协与篮管中心的管办分离以及CBA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的职业联赛在创立之初由篮协全权负责,奠定了其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职业化联赛的基调。 据《钛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