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结婚聘礼 四块钱两斤糖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2月10日    来源:近报


  50年代结婚现场插画

  当年的结婚聘礼
四块钱两斤糖
  陈煜

自行车堪比奔驰宝马
  新中国的自行车生产,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只不过那时还是初级阶段。
  20世纪60年代,“永久”“凤凰”“飞鸽”,逐渐创出了品牌,在全国自行车评比中名列前三位。那个时代,自行车不仅是人们基本的代步工具,也是百姓重要的家当之一。
  以北京为例,1965年是94万辆,1970年是144万辆,1975年则达到了223万辆。当时拥有这三大品牌自行车的人并不多,一旦拥有,就像现今开奔驰、宝马一样让人羡慕。20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70年代,人们一直将自行车作为结婚“四大件”之一,这种记忆也被老一代念念不忘。
有“四个一”便可结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婚的新人衣着如平常穿戴一样朴素,还流行“四个一工程”,也就是备一张双人床、一个热水瓶、一个脸盆、一个痰盂,就可以结婚了。
  一位1965年结婚的女士回忆:当年结婚的时候,男方来我家提亲,聘金是4元,聘礼是2斤糖。婚事确定下来后,结婚那天就由丈夫骑着单车到我家来载我,我带着衣物、脸盆、桶等“嫁妆”就这样嫁到他们家,中午的时候丈夫家摆了一桌菜,“宴请”亲友,办理了结婚证,这样我们就算结婚了。
婚姻充满革命色彩
  1964年9月19日,上海《青年报》曾报道过上海光学仪器厂青年叶佩君的婚礼,是在宿舍俱乐部里举行的。屋子正中高挂着一幅毛主席的像,墙上还挂着同志们送的对联,上面写着:“创业成家,三十而立……”
  新婚夫妇这天晚上同往常一样的穿着,胸口戴一朵大红花。婚礼开始,新婚夫妇要先恭恭敬敬对毛主席像鞠躬行礼;接着,厂团委书记和同志们热烈祝贺。祝贺的同志们还纷纷以节目助兴,有的唱歌,有的说相声。最后,在新郎新娘合唱《社会主义好》的歌声中,婚礼结束。
  那时城里的人结婚大都在晚上进行,因为白天要干革命工作。基本程序是:新郎、新娘共唱《东方红》或《大海航行靠舵手》;学两段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向家长三鞠躬;新郎、新娘互相鞠躬,也是三次;向来宾敬礼;分发喜糖(当时的硬水果糖是0.96元一斤);婚宴基本上是没有的,大多是请帮忙的人吃碗面条,面条里需放鸡蛋两个。
  未婚夫妻的定情物同样带有革命色彩,比如:双方互送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俗称“红宝书”)。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女方会买一两斤毛线,织成毛衣送给男方。而男方送给女方则大多是素色手绢和笔记本。笔记本的扉页上总要写一些“乘风破浪”、“共同进步”之类的革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