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公益伤人心真扶贫帮人富

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来源:近报


  一周舆评
□狄凯
  四川凉山布拖县一带的村民,成为直播主角。在直播中他们得到食物、水果、衣服等物资,还有一沓沓“百元钞”。不过暖心一幕随着直播结束而结束,善款、物资都被收走。毋庸置疑,“假公益直播”是对困难家庭的欺骗愚弄,他们亟须外界帮扶救助,等来的却是“假公益”,自己还成为活道具。假公益直播已构成民事上的欺诈,根据新出台的慈善法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非营利原则,借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实显然涉嫌违法。在此背景下,执法机关应及时介入、依法查处。
  另外一种行为则直接侵犯了“公益”——公众的利益。最近新上映的大片不少,可越来越长的片头广告,让不少消费者被轰得头昏昏。南京媒体消费评审团的大众评审员探访南京多家影院,发现最长的片头广告居然多达19条,时长为12分钟。消费者买票是为了看电影,不是为了看广告。按照《合同法》公平公正的原则,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应该对等,但商家利用其提供服务的强势地位,使消费者被迫观看其提供的广告内容,增加了观影者所承担的责任,违背了观影者的意愿,涉嫌强制消费,存在对消费者的不公。
  最近,湖北巴东县委书记也感受到了“不公平”,他在一篇文章中公开谈了很多扶贫干部“早就想讲却不敢讲”的问题——有少数贫困户带着“我是穷人我怕谁”的心态,被国家的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好政策居然让人“不舒服”,这话听着有点逻辑不通,至少说明这政策没有好到尽善尽美,还有需要完善提高的地方。另一方面,扶贫不等于给钱给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被帮扶者脱贫的技能,使其最终能自富自强,才是扶贫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