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一场只赚不赔的生意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来源:近报
在物质社会,人与人的相处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交朋友,论亲戚,往往要看对方是不是对自己有用。对有些人来说,孝敬父母,竟然也是这样。
某地有个老干部,退休后回了农村老家。在很多老人得不到孝顺的环境里,他的两个儿媳妇却极为孝顺。每天早晨天不亮,就争着抢着去给老人生炉子、烧水、打鸡蛋茶。平时打扫卫生、洗衣服,也是争先恐后。为什么,因为老人有钱。两家孩子上学、电费、煤气费,都是老人拿钱。逢年过节,老人还要给两个儿媳妇和孙子们买衣服、送年货,好处很多,谁能不孝顺?不孝顺财路就断了。 老家有位老人,曾是国民政府官员,解放前独自去了台湾,一去就是四十多年。八十年代两岸修好,他孜然一身回到大陆,带回来几十万块钱。他走的时候家里只有一个两岁女儿,回来时,多了个儿子。这个儿子是他走了一年半后出生的。而且这个儿子对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的母亲,从来不管不问,但对这个顶名的父亲却特别孝顺。天天好吃好喝,还给老人洗脚洗澡。虽不能说他孝顺是为了老人的钱,但如果老人个没钱的庄户人,这个爹他就未必认了,孝顺更谈不上。 有个老太太,三个儿子四个女儿。有一天她出门,想解手,一时找不到厕所,就跑到一堵老墙下方便去了。万没想到,这一方便,竟然方便出一罐子清代银元,可能是某个大户人家早年留下的。老太太年轻丧夫,一向穷苦,儿女们也不是很孝顺。这下富了,老太太就通过私下里给儿女们好处,换取他们的孝顺。不管给谁银元都说,“别吭声啊,我只给你,没给别人”。一时间,儿女们都对老太太特别孝顺起来。过去十天半月也见不着的儿子媳妇,现在天天往老太太屋里跑,而且娘也叫得亲。但是好景不长,一罐子银元很快送完,儿女们开始怀疑母亲给自己少,给别人多,于是就对母亲有意见。有一回老太太过生日,有人提起银元的事,大家吵了起来,把老太太的桌子都掀了,锅也砸了。最后又把矛头一齐指向了老太太,说老太太做事不公平,偏心眼,欺骗儿女。老太太百口莫辩,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死了。 当把孝敬老人当成一场只能赚不能赔的生意时,人间真情已丧,悲哀早已注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