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综合征” 健康过长假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9月29日    来源:近报


  国庆节、中秋节8天长假即将开始,不少人已经规划好了假期怎么过,少不了要享受美食美酒,把忙工作落下的电影电视剧补上,或是出去旅行、走亲探友。这么一来,平时的生活规律难免被打乱,很多人往往不自觉地得上“假期综合征”——困倦、消化不良、打不起精神,心理上也出现焦躁、烦闷的症状,似乎一切都不在状态。

饮食不规律
容易引起腹泻、便秘


  好不容易放假有空了,又正好赶上和美食有密切关系的中秋节,不管是亲友聚会还是外出旅行,很多人都会放开肚子过足嘴瘾,大鱼大肉和零食不断,甚至暴饮暴食。这种吃法会给肠胃带来很大负担,再加上不规律的就餐时间,可能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的还会产生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病症。即便假期结束,也可能会出现腹胀、反胃等不适症状。
  要想避免这种节后综合征,就要在吃上有所约束。比如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尽量多吃清淡少盐膳食,多采用蒸、煮、炖、凉拌的烹调方式;适当减少如花生、瓜子等坚果的摄入;多喝水,以白开水为主,也可以喝鲜柠檬泡的水,增加代谢;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每顿有蔬菜,每天有水果;尽量保持正常作息,起床后做个腹部按摩,吃个早餐,也会有很大帮助。
  假期结束后,应尽量选择清淡类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休息”,如果出现饱胀感,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情况严重者建议入院检查。
  另外,适量运动也很重要。经常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熬夜赖床睡眠紊乱
让假期比工作还累


  连续8天不用上班,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可以安心“放飞自我”——晚上熬夜,第二天再睡到日上三竿,甚至可能连续几天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正常生物钟完全打乱。这有可能造成“睡眠紊乱”,出现多梦易醒,失眠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因为大脑适应状态不好,导致情绪出现问题,本该休生养息的长假,却比工作日上班还累。
  熬夜还会造成整个机体的紊乱,导致上火、便秘、长痘痘、油脂分泌过剩。这也是节后很多人气色变差的原因。专家指出,人在20岁之前熬夜,第二天可以马上恢复;但过了30岁就往往需要好几天才能恢复,而且恢复期间也会感觉到很不舒服。
  医生建议,假期要合理安排时间,至少要保证与往常相当的睡眠,并且要与平时大致一样的时间入睡和起床,不要肆意熬夜。若想在假期补觉,正确的做法是提前一两个小时入睡,并且坚持在同一时间起床,然后出去散散步、做做操,能够有效缓解工作中积累的疲劳。
  如果假期实在没有做到规律作息,那就尽量在假期结束前一两天开始调整,保证12点之前睡觉。睡前2小时内避免进食提神饮料或食物,如酒精和咖啡等,可以引用热牛奶或者温热水泡脚助眠。
  此外,假期里发微信、刷微博、看电视剧的时间大大增加,眼睛容易出现干涩、红肿等症状,甚至视力下降。专家建议,用热毛巾敷眼或做眼保健操,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部疲劳,有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眼药水使用。

假期结束不“收心”
开工后焦虑、紧张

  
  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会在上班的前几天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一方面这是因为生物钟被打乱,生理上产生了一些不适;另一方面,假期里松弛下来的“弦”还没有调整回原来的节奏,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专家建议,假期的最后一天最好在家休息,不去参加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上班后要将节日期间还没处理完的事情,用最简捷的方式尽快了结,不要拖拖拉拉,再牵扯更多精力。可以写一张便签式的备忘录,将未尽事宜刚上班后要办的事情罗列其上,一目了然,让自己心里踏实。上班族应尽快停止各种应酬,抓紧时间进行自我调节,规律睡眠、饮食,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做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
  开始工作后,如果出现紧张、忧虑、厌倦工作的不良心态,可以在白天工作时喝点茶、咖啡提神,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如果因为工作而感到焦虑和紧张,可以试着听听音乐、看看书,先放松一下,慢慢进入状态。
  此外,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突然回归到平静、日常的生活,这有可能使人产生孤单、抑郁、无聊等情绪。通俗地说,这是因为人们不能“收心”,无法学会自我调节以适应原有的平静状态。要预防这种现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稳过渡,节后及时“找事干”,避免突然“急刹车”。如果条件允许,采用想象放松法也可达到较好的调适效果。    综合